header detail 1
header detail 2
世界杯热身赛_世界杯赛程 - toption-intl.com
世界杯热身赛_世界杯赛程 - toption-intl.com

鲁智深为何叫“鲁智深” 花和尚因何是“花和尚”

Home 2025-06-27 13:26:18 鲁智深为何叫“鲁智深” 花和尚因何是“花和尚”
世界杯第一场比赛

鲁智深为何叫“鲁智深”

这个问题,一般读者不会注意,智深姓鲁,当然得叫“鲁智深”了。对于这样的回答,绿野老道先不反驳,而是举一个例子说明。弘一法师在出家之前,俗名叫李叔同,出家之后,还能叫“李弘一”吗?这不仅是大笑话,而且,是对佛门的亵渎。

佛家也称释家,意为释迦摩尼佛门下,但凡入了佛门的,都得姓“释”。然后,按照辈分,赐予法号,即便要带姓氏,鲁智深应当叫“释智深”才对。当代少林寺住持就叫释永信,若查查释永信方丈的俗家姓氏,肯定不是姓释。

那么,深通佛教的施耐庵,为何出现这么大一个差错,他不怕招致千古贻笑吗?且让我们来读一读《宋史》,便知道施耐庵为何把智深叫做“鲁智深”了。

《宋史·徽宗本纪》写道:

诏:佛改号大觉金仙,余为仙人、大士。僧为德士,易服饰,称姓氏。寺为宫,院为观。改女冠为女道,尼为女德。

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革佛诏”。这道革佛诏出自宋徽宗宣和元年正月,也就是公元1119年二月间。“革佛诏”十分清楚的说,释迦摩尼佛被划拉到道家系列,只给了个大觉金仙的封号,地位极低。既然佛都没有了,佛门弟子等于没有了家,去哪儿呢?宋徽宗早就给他们安排了去处,释迦牟尼佛以下,都变成了“仙人”、“大士”,所谓的观音大士就是这么来的。

这些佛门高层尚有道家封号,其余芸芸者,就只能做个普通道士了。然而,僧人为德士,尼姑为女德,连个道士的称号都不给。既然入了道教,便要按道教的规矩来,道士们都是以姓氏相称,和尚尼姑们也就得称姓氏了。

鲁智深叫“鲁智深”,原来是施耐庵在讥讽抨击宋徽宗的“革佛诏”。在“鲁智深火烧瓦罐寺”这回书中,施耐庵更是把这层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。瓦罐寺中有一僧一道,和尚叫做崔道成,就是一个“称姓氏”的僧人。

这个崔道成的身份还大有来历,是北朝时期魏太武帝毁佛时身边最得力的帮凶崔浩的影子。因而,施耐庵确凿无疑的以“鲁智深”来抨击北宋时期这段“崇道抑佛”,乃至于毁佛的历史。

施耐庵揭露这段历史的事情还没有完,鲁智深在五台山和二龙山的故事,都是在隐喻宋徽宗对佛教的破坏。而且,赵员外、智真长老等,都参与到了故事之中。究竟如何,且看下文分解。

花和尚是何寓意

且说鲁智深剃度以后,不守佛门三皈五戒,经常的闹事,把个清净的文殊院搅扰得不得安宁。鲁智深也过不得如此清苦的生活,时常享用赵员外送来的美食。就这样,鲁智深在五台山熬过了四五个月。

这一向来,赵员外没能及时送酒食到五台山,鲁智深口中淡出鸟来。于是,独自一人出了山门。当鲁智深来到半山亭时,遇到了一个挑酒担子的汉子。鲁智深不管三七二十一,抢过了一桶酒,一口气喝了个精光。

喝下这么多酒,鲁智深感觉到浑身燥热,于是,就在半山亭脱光了膀子。这时,鲁智深的脊背上露出了花绣。大概因为此,鲁智深便得了“花和尚”这个绰号。花和尚之“花”,指的是鲁智深脊背上的绣花,而不是说他喝酒吃肉,更不是在暗骂这厮好色。

在《大宋宣和遗事》中,有“花和尚鲁智深”这么个梁山好汉。但是,记载这个人物时,只有一句话:“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叛,也来投奔宋江”。这个鲁智深为何反叛,不得而知。是不是与“花”有关呢,大概有点关系。在另一个《水浒传》蓝本《宋江三十六人画赞》中,是这样介绍鲁智深的:

有飞飞儿,出家尤好。与尔同袍,佛也被恼。

“飞飞儿”是什么意思,很难查到出处。我们这里的土话,飞飞儿有流氓阿飞的含义。后一句“出家尤好”,隐约也是在讲鲁智深出家后更加好(色?)。所以说,《水浒传》蓝本故事中的鲁智深,可能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“花和尚”。这也难怪有的水浒爱好者受电视剧的影响,想象鲁达喜欢上了金翠莲。其实,施耐庵不是这个意思,在他的笔下,鲁智深的花和尚另有寓意。

鲁智深的脊背上刺着的花绣,一定不是在五台山上弄的,而是他在渭州城做小种经略相公府提辖,或者更早的时候就有了。但是,当年的鲁达为何不叫“花提辖”呢?

因为,提辖是真的,和尚是假的。上一篇文章中,就曾讲到,鲁达就是一个提辖,专门负责管理经略府后勤事务的管理人员。而和尚则是个假和尚。

“花”有虚假、迷惑人的意思,所谓“花言巧语”即是指此。五台山上的鲁智深其实就是个假和尚,他本来就是个假和尚,连度牒都是假的。因此,正如《宋江三十六人画赞》所言,这个假和尚必定让佛门气恼不已。

那么,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佛气恼呢?当然是大闹五台山了。不过,大闹五台山之人并不一定就是鲁智深干的,而是“花和尚”的大手笔。那么,这个花和尚到底又是谁呢?

赵员外到底是什么身份

前面一篇文章,提到了神秘的赵员外,这里,将掀开此人面纱的一角,看看其中到底有何隐秘。

赵员外在自己的七宝村说,他祖上曾经给寺里舍过钱,他本人也是五台山文殊院的檀越。这句话,涉及到一段历史真实,这段历史真实等到讲智真和尚的时候一并再讲。此处,先说说七宝村的事情,一窥赵员外的真容。

上一节讲到,宋徽宗在宣和元年时下“革佛诏”,开始了北宋最厉害的一次“崇道抑佛”运动。这场革佛运动,一点都不比“三武一宗”灭佛危害小。宋徽宗的招数十分高明,采取的是以道教掺杂佛教的方式,然后以道教同化归化佛教。这样,就等于没收了佛家“七宝”。控制了佛家七宝,五台山文殊院就得按照赵员外的规矩行事。因而,即便是鲁达这等不能进入佛门的人,也只得照单全收。

佛门七宝被收,自然难以度日,只有祈求赵檀越的施舍了。其实,《水浒传》中,赵员外也没见施舍什么给文殊院。所以,智真长老只得自谋生计,五台山周围都是他的产业。这一点,既是在讲宋徽宗抑制佛教,也是在写失去生计的老百姓对寺院的依附。由于佛教被抑制,已经在佛门的僧尼都没了着落,那些失去土地以出家为生计的民众,自然也就走投无路了。

加之上一篇文章提到的,北宋时期出家度牒竟然也成了皇帝敛财的硬通货,谁还卖得起?所以,寺院周边便出现了大量的依附者。宋徽宗革佛,依附于寺院的民众,便又将面临再度无处谋食的苦境。因而,五台山市井的酒家唯寺院之为听,不敢卖酒肉给五台山和尚吃。倘若违背寺院规矩,就会被追回本钱,迅速失业。

五台山还算幸运,因为有赵员外这层关系,寺院产业还能自行运转,周边民众只要遵守寺规,生计不成问题。但是,瓦罐寺就遭殃了。

崔道成就曾经对鲁智深说:“在先敝寺十分好个去处,田庄又广,僧众极多”。但是,鲁智深见到的瓦罐寺却是破败不堪,朱红牌额都昏了。这块朱红牌额,说的是宋徽宗革佛时,寺院都不准挂寺院的牌额,寺改为宫,院改为观,哪能再挂寺院的牌额呢?

后来,鲁智深与杨志联手,打下了二龙山。“二龙”隐喻的是北宋最后的两个皇帝,也就是宋徽宗与宋钦宗——这一点,在讲史进的故事中便有解读。而且,二龙山上有座宝珠寺,难道不正是与赵员外的“七宝村”遥相对应吗?因而,赵员外隐喻的就是宋徽宗。

上文提到,宋徽宗在宣和年间下诏革佛,其起因与一个名叫林灵素的道士有关。在林灵素的蛊惑下,宋徽宗十分迷信道教,自封教主道君皇帝。但是,施耐庵认为,宋徽宗是失道之君。因而,在《水浒传》中,宋徽宗无疑就是个假道士。既然宋徽宗把和尚改称德士,划入了道教,那么,施耐庵以“花和尚”反喻假道士,也是十分恰当的。

花和尚隐喻的宋徽宗,宋徽宗在书中又是赵员外,这么解读有道理吗?本专栏将在下一篇文章中,继续来破译其中的隐秘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Post navigation

  • Prev Post 《魔兽世界》不容错过的坐骑任务!翼手龙、小蜜蜂、神灵后裔等你
Copyright © 2088 世界杯热身赛_世界杯赛程 - toption-intl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