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,发病原因较为复杂,通常与不良饮食习惯、久坐久站、长期便秘、妊娠与分娩等因素有关,需积极进行治疗。
1、不良饮食习惯:不良饮食习惯是痔疮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,长期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会刺激直肠和肛门部位的黏膜,导致局部充血。同时,缺乏膳食纤维的摄入,容易引起便秘,增加腹压,诱发痔疮。
2、久坐久站:久坐久站的职业人群更易患痔疮,长时间保持坐立或站立姿势,会影响直肠和肛门部位的血液循环,使静脉回流受阻。久而久之,容易导致静脉曲张,形成痔疮。
3、长期便秘:长期便秘是痔疮的常见诱因,便秘时排便困难,需要用力排便,这会增加腹压,使直肠和肛门部位的静脉压力升高,容易引发痔疮,干硬的粪便也会损伤肛门黏膜。
4、妊娠与分娩:孕妇是痔疮的高发人群之一,孕期随着子宫增大,会压迫直肠,影响直肠的血液循环。分娩时用力过度,也会增加腹压,容易导致痔疮的发生。
5、遗传因素:遗传因素在痔疮发病中起一定作用,部分人可能存在遗传倾向,家族中有痔疮患者的人,患痔疮的风险相对较高,但遗传并非决定性因素,通常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。
日常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,避免便秘,保持饮食均衡,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避免久坐久站,定时活动。孕妇要注意孕期保健,预防痔疮,定期进行肛肠检查,如有异常及时就医。
痔疮日常注意什么
保持肛周清洁:排便后用温水冲洗肛门,避免用力擦拭;条件允许时可进行温水坐浴,每天1-2次,每次10-15分钟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肿胀与疼痛。调整饮食结构:增加膳食纤维摄入,多吃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等食物,保持大便通畅;减少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及酒精的摄入,避免加重肛门充血。规律排便习惯: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,缩短排便时间,避免排便时久坐、久蹲或用力过猛;如有便秘,可适当使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,避免过度用力引发痔疮加重。避免久坐久站:每坐或站立1小时后起身活动10-15分钟,促进下肢和肛周血液循环;避免穿紧身衣物,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,减轻对肛门的压迫。适度运动锻炼:坚持有氧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瑜伽等,增强体质和肛门括约肌功能;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腹压骤增,引发痔疮脱垂或出血。使用辅助用品:症状发作期可使用痔疮坐垫、柔软卫生纸等,减轻肛门压力;遵医嘱局部涂抹药膏或使用栓剂,缓解疼痛、肿胀等不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