肘髎穴的准确位置为肱骨外上髁上缘,髁上嵴的前缘。肘髎穴别名肘尖穴,归属手阳明大肠经,有舒筋活络的功效。
临床主治肘臂酸痛、麻木、挛急、上肢瘫痪等,现代常用于治疗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等。针灸时一般直刺0.5-1寸,局部有酸胀感,可向前臂放散。
肘髎穴在肘部,靠近骨隙处,故名肘髎。手阳明大肠经腧穴,从肘部开始到肩部,穴位多用解剖部位命名,如肘髎、距骨等,与肺经在上臂的腧穴相对比,肺经腧穴则多表示天气的状态,云门、天府、侠白等。
肺与大肠相表里,肘以上为天,肺在天为气,大肠在天则为形。肺主气之升降,肺的运气为湿金,是天之湿气,大肠运气为燥金,是天之凉燥,天之湿气在凉燥之气的作用下,凝聚成水而降,应天气降为雨,濡养形骸,因此大肠经则多主滋养局部形骸。
手阳明大肠经血气从手走头,经气运行至此,发于皮下而为肘髎穴。前为曲池,脉中精气逐渐充盛,行至肘髎穴处,经脉之气从骨缝隙中发出。
肘髎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输穴,运气为燥金,五行属金,六气为燥。穴名肘髎,经脉之气生养此形,本穴禀阳明燥金之精气,具水性。通行经脉中的血气,主治肩部酸痛,肘部酸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