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
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
译文正午您没到,就是不讲信用;对着孩子骂父亲,就是没有礼貌。
注释日中:正午。
赏析此句强调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性,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中对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。
完善
原文
刘义庆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
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。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乃至。元方时年七岁,门外戏。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?”答曰: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”友人便怒曰:“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。”元方曰:“君与家君期日中。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”友人惭,下车引之。元方入门不顾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,约定的时间在正午,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,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,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。元方当时年龄七岁,在门外玩耍。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:“你的父亲在吗?”元方回答道:“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,已经离开了。”友人便生气地说道:“真不是君子啊!和别人相约同行,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。”元方说:“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,正午您没到,就是不讲信用;对着孩子骂父亲,就是没有礼貌。”朋友感到惭愧,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,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。
注释元方:即陈纪,字元方,陈寔的长子。陈太丘:陈寔(shí),字仲弓,东汉颍川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文言知识
一、通假字不:通“否”,句末语气词,表询问。
二、古今异义1、去古:离开;今:到什么地方去。
2、委古:丢下、舍弃;今:委屈、委托。
3、顾古:回头看 ;今:照顾。
三、一词多义1、顾:元方入门不顾(回头看)顾野有麦场(看)
2、信则是无信(讲信用)与朋友交而不信乎(真诚、诚实)
四、重点词语重点词语1、期行:相约同行。期,约定。2、期日中,日中,正午时分。
展开阅读全文 ∨
赏析
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全文仅有103个字,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(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),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,说明了为人处世,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。如此有限的文字,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,真可谓言简意赅了。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,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。
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的精炼语言,体现在文章的始终。一开头,文章以“期行”、“期日中”、“不至”、“舍去” 、“乃至” 等几个关键词语,把事情、时间、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,而且,在这些交代中,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(一个守信,一个不守信)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。
文章的结尾,虽只寥寥数语,但却字
展开阅读全文 ∨
创作背景
《世说新语》是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,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,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,这篇《陈太丘与友期》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。
简析
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是一篇文言文,出自《世说新语》。此文章篇幅虽短,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,其也是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。文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,刻画了三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,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了文章主题思想,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,为人要方正,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。全文细节微言、涵泳无穷,值得品读。
刘义庆
刘义庆(403年 - 444年),彭城郡彭城县(今江苏省徐州市)人,南朝宋宗室、文学家。宋武帝刘裕的侄子。袭封南郡公,永初元年(420年)封临川王,征为侍中。文帝元嘉时,历仕秘书监、丹阳尹、尚书左仆射、中书令、荆州刺史等。著有《徐州先贤传》《江左名士传》《世说新语》。► 37篇诗文 ► 208条名句
完善
猜您喜欢
君子贵其身而后能及人,是以有礼。
——《左传·昭公·昭公二十五年》
草书出了格,神仙认不得。
他时若遂凌云志,敢笑黄巢不丈夫。
——《水浒传·第三十九回》
绕池闲步看鱼游,正值儿童弄钓舟。
——白居易《观游鱼》
向浅洲远渚,亭亭清绝。
——张炎《疏影·咏荷叶》
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,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。
繁采寡情,味之必厌。
——《文心雕龙·情采》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——贺知章《回乡偶书二首·其一》
天气乍凉人寂寞,光阴须得酒消磨。
——苏轼《浣溪沙·荷花》
少年心事当拏云,谁念幽寒坐呜呃。
——李贺《致酒行》